文良纪志>网游小说>星辰战神李星辰的心路 > 帝87章 炸天帮早读道教圣典《道德经》人间解析82
    第73章天网恢恢

    【原文】

    勇于敢则杀,勇于不敢则活。此两者,或利或害。天之所恶②,孰知其故?是以圣人犹难之。天之道,不争而善胜,不言而善应,不召而自来,繟()然而善谋③。天网恢恢④,疏而不失。

    【注释】

    或:这句中的两个“或”都是“有的”的意思。

    ②恶:不喜欢。

    ③繟:缓慢的意思。

    ④恢恢:广大的样子。

    【译文】

    勇于坚强就会遭到杀害,勇于柔弱就能保全性命¨这两种行为一个得利,一个受害。天遭所厌恶的,谁知道是什么缘故呢?有道的人也难以解说明白。自然的规律是,不斗争而善于取胜,不说话而善于应承,不召唤而自动到来,宽缓从容而善于安排筹划。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,虽然稀疏但并不会有一点漏失。

    【导读】

    老子再次提出一个警告:应知进知退,不可恃勇妄为。告诫统治者,妄为妄争是祸患的根源。真正的得道之人会顺应自然,凡事依道而行。

    【解析】

    本章中,老子以一个“勇”字开篇,前半部分讲天道的生杀、利害、好恶十分微妙,甚至连圣人都不能完全理解其奥妙:后半部分讲道发生作用时完全是自然的,不用人为的造作,自然能够得到完美的结果。

    “勇于敢则杀,勇于不敢则活。”在这里,“敢”的意义可以延伸为自身招致灾祸的鲁莽不智的行为。鲁莽是一种性格缺陷,这种行为往往会侵害他人,并从而导致他人对自己的报复,极有可能会被杀甚至株连九族,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。所以老子所说的“勇于敢则杀”并非夸张之辞。整句话的大意是勇敢到什么都敢做的时候,就会招致杀身之祸;勇敢到有所顾忌的时候,就能保全自己的性命。怎么理解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呢?在老子看来,真正的勇敢应当是敢为而又有所不敢为,而不是恣意妄为,什么事情都敢做。

    老子又说:“此两者,或利或害。天之所恶,孰知其故?”“勇于敢”和“勇于不敢”这两种行为同样是勇,但是因为它们的程度不同,所以导致的结果也就有很大差异。老子一向主张自然无为,这是他思想体系的核心,前面的章节中老子一再为我们阐释了无为的内涵,这一章老子再一次提起,并提升到了生死存亡的高度。同时,老子也反对恃强凌弱和肆意妄为。我们知道,自然之道是不可违逆的,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,就一定会受到惩罚。“勇于敢”是恣意妄为,它违逆了自然之道,所以做出这种行为的人会遭受惩罚。与此相反,“勇于不敢”是顺应自然之道的行为,所以做出这种行为的人可以保全性命。老子把生死和勇放到同一高度来论述,可见把握好“勇”的度对人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。

    “天之道.不争而善胜,不言而善应,不召而自来,繟然而善谋。”自然的法则,是不交战而善于胜利,不发言而善于回应,不召唤而自动到来,宽缓从容却善于谋划。也就是说,自然无欲无求却赢得了万物的归顺和爱戴。我们人类之所以要“争”,是因为有私欲,一旦有了私欲,人们就会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与他人、与自然争夺。人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,显示出了自己所谓的“勇敢”。这种勇敢其实是违逆天道的,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。这段话的言外之意是说,由于善有善报、恶有恶报是人类生活的不变定律,这样就可以促使我们弃恶从善,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回归到大道中去,大道的德行就是这样实现的。

    最后老子以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”作总结,不但警示人们不可“勇于敢”,还省略了一个不言自明的结论:顺道者昌,逆道者亡。

    王弼《道德经注》

    勇于敢则杀,必不得其死也。勇于不敢则活,必齐命也。俱勇而所施者异,利害不同,故曰“或利或害”也。孰,谁也。谁能知天下之意邪?其唯圣人。夫圣人之明,犹难于勇敢,况无圣人之明,而欲行之也。故曰“犹难之”也。

    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顺则吉,逆则凶,不言而善应也。处下则物自归。垂象而见吉凶,先事而设诚,安而不忘危,未兆而谋之,故曰“繟然而善谋”也。

    勇于主动坚决地作为必然不会得到安详的死亡。勇于处于被动雌柔的地位必然能够拥有完满的生命。都是有勇气但是做法不一样,得到的结果也不同,所以说有的有利、有的有害。孰,是谁的意思。谁能够了解天意呢?只有圣人。以圣人的明智还难于做到勇于主动坚决地作为,何况没有圣人那样的明智,而想做到主动坚决了。所以说圣人还为难呢。